电话:13674998789
地址:河南焦作·温县产业集聚区
10月9日,《人民日报》以《鞍钢集团瞄准“高精尖”、发力数字化、挺起精气神——锻造实体经济“钢筋铁骨”》为题,用3377字配发3张图片,全方位、立体式、大篇幅报道了鞍钢集团锻造实体经济“钢筋铁骨”的新闻,引起全国广泛关注。
《人民日报》在报道中说:从小到大,由弱到强。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同步,钢铁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鞍钢集团走过了不平凡的75年。从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、第一根重型钢轨,到成长为船舶、汽车、桥梁、核电、铁路、家电、能源等领域用钢的重要生产基地,今天的鞍钢集团,粗钢产量稳居国内第二、全球第三,11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。
时间回溯到2015年,钢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、需求放缓等严峻态势。鞍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:关停攀钢西昌新钢业钢铁产能120万吨、攀成钢钢铁产能180万吨,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;实施鞍本重组,本钢入列鞍钢,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……
科技创新是推动钢铁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近年来,鞍钢坚持加强新材料新研发技术,开发生产更多技术上的含金量高、附加值高的新产品,慢慢地加强市场竞争力。
2018年4月,由鞍钢整船供货的2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,其中的止裂钢板首次实现国产化示范应用。“我们用两年半时间,开发出全系列大厚度超高强止裂钢板,各项指标行业领先。”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船舶用钢研究室主任严玲说。
过去,做产量的“加法”;如今,做质量的“乘法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鞍钢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,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.8%。核电用钢产品性能领先国内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,市场占有率达50%以上;累计供货高强度造船海工用钢2400余万吨,居国内前列……从核电用钢、海工用钢到管线用钢,鞍钢产品的含“新”量越来越高。
2005年,老一号高炉停炉,取而代之的,是数字化智能化新高炉。“以往,掌握高炉运作情况离不开师傅的经验判断,比如通过观察铁花的大小、亮度,甚至是铁花迸射的远近,来判断高炉的炉温。得益于数字化改造,现在除了炉前等少数工序,大部分岗位不再需要承受高温‘烤’验。”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技术人员温利罡说。
走进鞍钢股份炼铁集控中心,75米长的数字大屏上,炉温、热压、透气性等运行指标一目了然。工程师坐在工位上,便可对高炉炼铁各个工序做调整,劳动生产率较之前提升32%。
告别“傻大黑粗”的不只是高炉生产现场。在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“黑灯工厂”,两台大型球磨机快速运转,智能巡检机器人闪烁着灯光,正在采集设备温度、振动等状态数据,生产现场空无一人。“现在的磨磁车间,一改‘眼看、耳听、手摸’的传统选矿生产方式。磨矿、磁选、浮选等选矿流程工序协同、智慧生产,每年可多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。”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设备副经理刘春辉说。
采矿选矿、炼铁炼钢、热轧冷轧……所有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,让鞍钢的生产场景面貌一新,生产方式更加智慧高效。
看采矿。攀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,整个矿区建立起三维地质模型,采场每一个点位的矿石品位、磨选性质、空间分布清清楚楚,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的通过模型进行精准的采矿设计,穿孔爆破精度精确到厘米,让铁矿资源“颗粒归仓”。
看炼钢。鞍钢股份炼钢总厂,“5G工业专网+智慧炼钢”有序运行。以前,炼钢工序需炉长、助手、记录工、炉前工等多人配合才能完成,现在由云端大脑自动控制完成,单转炉冶炼时间缩短4分钟,产能提高10%以上。
“在汇聚炼铁、炼钢、热轧、冷轧、镀锌等全工序数据的基础上,我们开发了数学模型,应用于各项业务,新产品数字化研发周期缩短20%,钢铁主业生产效率提升73%。”鞍钢股份数智发展部副总经理赵伟说。据统计,2021年以来,鞍钢累计投资41.5亿元,实施300余个数字化项目,直接创造效益8.4亿元。
从白手起家到薪火相传,记者从新时代的鞍钢人身上,感受到了不畏艰难、精益求精、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。攻坚克难,打破“卡脖子”技术;精益求精,追求质量效率;与时俱进,跟上技术最前沿……
鞍钢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谭成旭表示:“新时代新征程上,鞍钢集团将坚定‘制造更优材料,创造更美生活’的使命,创新、求实、拼争、奉献,打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鞍钢,建设国内钢铁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排头兵,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,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作用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